4月19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发布调研:某小微客户没有财务报表、抵押物不够、经营佐证凭证不足,面对这类的客户,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客户经理与审批人员常有不同观点,不同的银行之间取舍也会不同。
“业内做小微融资很多都是从企业主个人的角度来做风险评估,结合实践,我们发现,以企业主体信用作为评估依据更有效”。4月17日,微众银行企业金融总经理公立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经营数据结合起来,合二为一,在贷前授信评估体系里面,既有基于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有银税互动、银商互动、司法等企业信用的数据,所以可以有效整合这些大数据,进行模型化,贯穿整个审批流程,以及贷后的精准预警催收等等。这一套以数据驱动的全流程的可量化风控体系,能让做“首贷户”变得可行。
加大对小微金融支持力度
4月以来,监管层逐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通知》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
央行的数据显示,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
4月15日,央行决定将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在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数量上占1.5亿户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4月15日,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在国新办举行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
银保监会初步统计,到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1.5万亿元,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一倍。前三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已经累计下降2.37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给出工作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2022年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指出,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
“三高”问题
3月初以来,中国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
“一些地方的实体经济形势,尤其中小微企业,状况非常不好。”4月1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邢炜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数字普惠模式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但覆盖全国的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滞后,同时商业银行自行采集存在获取难、重复对接甚至无法获取等问题。
公立表示,从金融业界实践来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扩大了业务规模,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让“普惠”变成了可行。
但是一组数据则反映出小微企业贷款的复杂性。有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数达到4100万家,其中有贷款企业数不过300万家,占比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相匹配,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空间尚未被充分满足。
“这正是时代变革留下的发力方向与空间。依托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降低银行端‘三高’的同时,匹配小微企业客户端‘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以化解供需两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公立认为,究其根源,风险成本高、获客成本高与服务成本高的“三高”问题,导致小微金融业务的投入产出难以成比例。
然而这一套逻辑看似简单,但需要跑通、跑透变成一种可持续商业模式却没那么容易。当前中国银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但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仍难破解诸多难题。
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是2.0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但这仍处于较高水平。以去年末数据为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而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是2.32%。而这一数据还是在监管层实施延期等举措实现的。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透露,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217亿元,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17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6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 贷款支持计划累计提供优惠资金374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 用贷款1.05万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微众银行的逻辑
自2018年起,银保监会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中的相对薄弱群体,重点监测统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而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则更为下沉。
“我们服务的客户中有77%年营业收入是在1000万以下,雇员人数平均大概是10人,也有近三分之二是征信白户。”公立称。
微众银行触达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长尾民营小微企业客群,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辐射29个省及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7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9万家,约60%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随着国家层面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打通,区块链、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应用,“微业贷”模式将更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拓展性。
微众银行在2017年推出全国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产品“微业贷”,从申请到提款全部在线完成。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个体工商户都能申请,最高可借500万元,快至1分钟到账,无需抵质押,无需纸质材料,无手续费,无需线下开户,线上办理即可。
微众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逻辑是什么?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在建设数字银行体系的进程中,微众银行高度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建设和投入,提炼出金融科技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了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积累和国际领先的应用。通过有效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微众银行得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支持业务放量,并能做好成本管控以及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还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在高容量、高可用以及低成本三个方面做到了三者兼备。
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据了解,当前我国银行业在小微融资领域较多都是从企业主个人的角度来做风险评估。对此,公立提出了微众银行的观点与具体实践,“以企业主体信用作为评估依据更为有效,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经营数据合二为一,在贷前授信评估体系里面,既有基于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有银税互动、银商互动、司法等企业信用的数据,可以将其有效整合并建立模型。贷中及贷后环节还有严格的监控模型及行为评分、预警处置模型等。”
公立强调,灵敏性是企业数字化风控体系最大的特点。“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通过企业的税收、财务数据、社保数据等一系列先行指标,从行业、区域、客群等维度进行资产组合管理,通过风险收益的综合分析,确定信贷管理政策并指导应用于业务。”
数字化风控是普惠金融的基础,而如何找到客户,则是决定普惠金融是否能实施的关键。在数字营销层面,微众银行探索“微众范式”正在得到验证。
公立分享具体操作时提到,“B端营销和C端营销有着巨大的差异,企业非常分散,触达成本也就是获客成本非常高。而在互联网上获客,要做到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流量媒体、对合适的客群、给他看最合适的金融产品,这4个合适的组合,其背后需要大量、高强度的算法支撑。在过去几年B端线上营销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企业互联网生态的数字化、智能化营销体系,最终能够做到在移动互联网上精准地找到小微企业主在哪里,在迅速扩大覆盖面基础上,降低了获客成本。”
在具备上述两大“数字化”能力基础之上,实际运营过程中,“数字化”逻辑贯穿始终。“微众银行将数字化优势结合场景和客户的综合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持续的经营管理服务。”公立进一步补充了数字化在场景方面的实际使用案例。“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上,依靠但不依赖核心企业,针对各行业特性、品牌商政策,以及用户画像,结合客户的实际用款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智能触发动态调额、旺季降息,精准地匹配产业客户对额度、利率、用款节点的实际需求。”
“微众银行的介绍很有意思,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同样可以用数字技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数字技术最大优势是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的长尾效应解决金融服务过去很难实现的获客难的问题,所有的客户上来之后,就可以留下数字足迹,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做信用风险评估,从而决定要不要给它融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在特定的融资范围里,他们 的风控做得是很不错的。传统金融机构发现给中小企业很难服务,主要是获客难和风控难,利用数字技术以后,可能能克服这样一些障碍。“十三五”期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有很大突破性进展,主要来自于数字技术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必答题,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且已取得一定成绩。以数字化转型暂时处于领先优势的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同比增长11.58%,占营业收入的4.37%。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集团研发人员达10,043人,较上年末增长13.07%。作为首个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微众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